“以前一下雨,南门这儿就积水,出门得蹚水,现在改造完,路好走了,心里也亮堂了!”9月4日,看着解放一村南门崭新平整的沥青路面与顺利通行的车辆行人,小区居民王大妈难掩喜悦。此前,解放一村南门因地势低洼、地下管线复杂,长期受雨水淤积困扰,每逢降雨便积水较深,天晴后需多日才能蒸发,不仅影响居民日常出行,更存在滑倒摔伤的安全隐患,成为困扰小区业主的民生难题。如今,在建新社区、淮上物业与龙子湖区住建局市政所的协同发力下,工程团队克服多重施工阻碍,仅用5天时间便完成改造,9月3日正式通车,既彻底解决了积水痛点,更以“把好事办进居民心坎里”的担当,赢得了全小区居民的一致称赞。
提前筹划:三次优化方案,把“便民”想在前面
“要改造南门,不仅要解决路面平整的问题,更要彻底解决积水问题。”建新社区党委书记于红介绍,解放一村南门改造工程启动前,因地下管线情况复杂,方案先后经历三次调整。为确保施工方案科学可行、贴合实际,龙子湖区住建局市政所陈进修所长先后两次专程前往解放一村南门现场勘察、现场办公,核实地下管线分布,详细了解周边环境,为方案优化提供精准依据。工程确定后,建新社区、淮上物业第一时间将施工计划、改造内容向居民进行说明,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
考虑到施工期间南门封闭可能影响居民出行,他们提前通过业主群、小区广播等渠道发布“安民告示”,清晰告知施工时间、具体施工内容及临时通行方案;同时创新推出“分流+保障”举措:明确引导机动车从小区东门进出,避免通行拥堵;特意打开解放一村小门作为临时出入口,并将保安岗位前移至小门处,既方便居民骑电瓶车和步行出入,又能加强外来人员登记管理,筑牢小区安全防线。
攻坚克难:直面管线难题,把“民心”融在细节里
8月28日,解放一村南门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可施工团队刚进场就遇到了“硬骨头”:地下不仅埋藏着高压电缆,还分布着燃气管线,管线密集且走向复杂,加上以往城市雨水系统施工不规范,新排水管道无法就近接入原有管网,大型机械也因场地狭窄、怕伤及地下管线无法进场作业。
为攻克这些难题,施工团队决定全程采用纯人工施工:从南门左侧小心翼翼破开30米长的人行路面,再由工人手持工具一点点开挖沟槽;同时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在沟槽内预埋300毫米规格的排水管道,同步新增1座收水井,构建起高效的排水系统;路面修复阶段,先对破拆区域进行混凝土预浇处理,再铺设30平方米沥青路面并压实,让南门区域既实用又美观。
施工过程中,团队始终将“减少对居民影响”放在首位:在施工区域外围设置蓝色防护围栏,隔绝施工噪音与粉尘;安排专人负责垃圾清运,确保施工产生的废料“日产日清”,不堆积在小区门口;为避免噪音干扰,施工团队特意避开居民午休、夜间休息时段作业。8月30日,蚌埠市突降大雨,为不耽误工期、让居民早日告别积水困扰,施工人员穿上雨衣、冒雨坚守岗位,加班加点赶进度。“雨下得大,但大家都想着快点把活干完,不能让居民再蹚水出门。”现场施工负责人韩总的话,道出了团队的初心。
高效通车:用实效赢口碑,让“民生”更温馨
9月3日,随着最后一车沥青铺设完成、施工围栏拆除,解放一村南门改造工程如期竣工并正式通车。改造后的南门,不仅通过30米长的300毫米排水管道与收水井,彻底解决了“下雨积水”的老问题,30平方米平整的沥青路面,也让居民出行更安全——推着婴儿车的家长不用再担心颠簸,拎着菜篮的老人不用再怕滑倒,就连骑电动车进出的居民,也能顺利平稳通过。
“以前下雨走南门我都要绕边上走,怕摔跤怕溅到一身水,现在就算下大雨,门口路面也没一点积水,太方便了!”居民陈女士径直走过以前的低洼区、如今干净平整的沥青路面,脸上满是笑容。小区业主委员会委员李蕾也深有感慨:“南门积水难题由来已久,从三次调整方案、陈进修所长两次现场办公,到工人师傅冒雨人工施工,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用心。这不是‘走过场’的改造,是真真正正为居民解决难题的实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解放一村南门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小区的基础设施,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未来,建新社区将继续携手淮上物业,聚焦居民需求,办好更多像南门改造这样的民生实事,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
(图文/淮上物业 提供)